Mr.P 自信教練

用自信的勇氣,成就精彩的人生。

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

如何在別人面前表現得有自信?你無法控制別人,只能做好自己

內向的人常會擔心,自己在公眾場合時,是不是看起來很拘謹,沒有自信心。很多碰到這類問題的人,都在尋找一種終極的解決方法,能讓自己不再被緊張、焦慮的情緒所困擾。

然而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,外向和自信真的有絕對的關係嗎?難道一定要用滔滔不絕、口沫橫飛來表現自己的自信心嗎?

本篇文章Mr.P將為你說明:

1、為何我認為外向和自信無關

2、如何不在意他人眼光,做最真實的自己

3、如何在陌生的多人聚會中保持自信的態度

一起聊聊囉

本文前情提要

學員問:我在人多的陌生聚會場合,常常表現得比較拘謹,不太會主動融入人群,也不會表現得很熱情,他人對我的評價是,不自信、放不開,有點悶,太安靜。但我平時在我熟悉的朋友圈裡是個很自信,健談的,外向的人。請問我該如何在人多的陌生聚會表現得自信、自如、外向呢?

外向只是一種人格特質

外向、健談和自信並沒有絕對的關連,那充其量只能稱為一種人格特質,別被表象給迷惑了。

想像一下,上次你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相約喝咖啡,聊天談心,你們是全程都滔滔不絕,還是偶爾也會經歷一些安靜的時刻呢?


應該是後者對吧!


在那個當下,你們的話題聊盡,於是氣氛進入了片刻安靜,倆人各自拿起手機做自己事情。


那個時候,你自信嗎?


你有因為安靜,感到不自在、尷尬,或是不舒適嗎?


你沒有,因為那一刻的你是如此的放鬆,全然的享受當下,保持自己最真實的樣子。


既然和好友聊天是如此,那為什麽你面對陌生人時,這種狀態就跑掉了呢?


答案很簡單,因為你企圖去控制他們怎麽看你,你想要從他們的口中得到正面的評價,這種心態一旦產生,你就會開始在意他們對你的看法。


這會讓你拿著放大鏡去檢視自己的一言一行,你開始想:

  • 我這樣說他是否會喜歡?
  • 我那樣說他是否會反感?
  • 他分享了一段精彩的故事,我分享的若沒那麽精采,會不會顯得我很沒有魅力?


你想得越多,焦慮就越多,擔心也越多,最後這些負面的情緒會讓你做什麽都有所顧忌,因此你只能選擇最保守的策略—沈默不語、安靜。


但很可惜的是,這種沈默無法為你帶來任何的優勢,因為此刻你所處的沈默,並不是一種放鬆的沈默,而是緊繃的。


緊繃感是很折磨人的,它會一點一滴消耗你的專注力,並迫使你無法把精神專注在「眼前的人事物」,你腦子滿是雜亂紛飛的思緒。


同時你的肢體語言一定是畏縮和壓抑,你會不自覺的環抱雙臂,抿起嘴唇,將自己蜷縮在聚會的角落。


事已至此,你要扭轉當下的狀態是很困難的,那種困難的程度就好比你要一個喝醉酒的人走直線一樣。


做好自信的心理建設

但想像一下在另一個平行時空,你在進入聚會前,就已經幫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設,你的建設如下:

1、放下控制他人的心

請你和自己說:「我不打算控制任何人對我的評價,我只做最真實的自己。」


評價這件事是這樣的,希望受人歡迎,希望初次見面的人對自己留下好印象,這是人之常情,但希望和控制是兩回事,切勿不可將兩者混淆。


希望指的是,如果事情往正面發展,那你會感到開心,你腦袋裡有這麽一幅美好的景象。


控制指的是,你強硬的要別人遵循你的思想,如果他不從,那你就要想方設法的去改變他,讓他能認同你,給你好的評價。


舉例來說,假設你的專長是遊泳,又恰好是俱樂部裡小有名氣的好手,那你完全可以在「剛好聊到相關話題時」,自然的去分享這件事。


而別人要不要因此欣賞你,向你請教,或是稱讚你,那是別人的事情。


如果你的心態是這樣建設的,那你和別人聊天時就能輕易保持輕鬆自若的心情。


然而很多人不是這麽想的,他們想要別人認同「他擁有的東西」,可能是成就,也可能是能力、品味,甚至是觀點。


為此他們會開始做這些事:

  • 有意無意提起自己的豐功偉業
  • 別人說到一個他擅長的話題,他會突然插入打斷別人發言
  • 當別人在他擅長的領域也很厲害,他會想在談話中把別人壓下去


這些行為不做則已,一發生就恰恰好證明了,他的內在是匱乏的,他是一個對自己沒自信的人,而稍有社會歷練的人看到情此景,就會默默的在心理給你扣分了。


也因此,放下控制心理,別過分在乎別人的反應,即是你拿回自信的第一步。


2、接受自己的個性

請你和自己說:「我接受自己真實的個性,且不為這種個性的任何特質做自我貶低。」

健談是一種個性的顯現,沈穩也是,個性本身有特質之別,但沒有高低之分。


不要因為自己比較靜,就給自己貼上了「悶」的標籤,那是兩回事。


一個人會讓人感覺悶,不會是來自個性本身的影響,而是取決於你在談話中如何回應。


(延伸閱讀:如何創造輕鬆有趣的聊天話題


比如有些人聊天是這樣的,你問他在哪上班,他就只會說「○○○公司」,問他最近過得怎麽樣,他回你「還行」,問他怎麽保持身材的,他說「多運動」。


他只會回答你字面上的意思,但永遠不會主動把話題延續下去。


悶的感覺,就是這樣來的。


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悶是這一類的,那你需要改進的是聊天技巧,還有共情的能力。


技巧幫助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,共情讓你可以察覺別人的想法,知所進退。


然而若你是「在特定圈子裡」很健談,社交沒大問題的人,你的悶就不會是來自於技巧的缺乏,而是「你下意識的貶低了自己」。


這種貶低通常來的無聲無息,起初只是一個微小的念頭,隨著你把專注力放在上面,他會形成你對自己的看法。


假設情境是這樣的,你獨自一人剛踏入聚會,由於參加的人大都是三兩成群,各自都圍起來組成小圈圈,此時你開始擔心「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這裡,會不會被認為是怪人」。


這個念頭一起,你和別人搭話的意願就會降低了,因為你腦袋裡面已經幻想出「自己搭話後被拒絕」的場景。


諸如的貶低要一個一個條列是列不完的,但究其根本,原因都是一樣的:


你創造了一個「還沒發生」,也「無法被證實是否會發生」的幻象,用這個幻象綑住了自己。


這種幻象有人會稱其為「負面思考」,也有人稱為「腦內小劇場」,你越常往這方面去想,這種幻象出現的模式最後會成為一種慣性,幹擾你生活中的大小事件,比如說:

  • 還沒做某件事就覺得一定失敗
  • 總是把失敗的可能性放大
  • 低估自己能完成的事情


而要跳脫這種窘境,你就得找到一種鍛鍊思維的方法,讓你能把目光放在現實,將幻象關閉。

(延伸閱讀:總覺得自己不夠好,該如何處理這些聲音?


結語

現在讓我們假設,你已完善了前兩點的心理建設,此刻身處聚會中的你應該是帶著微笑,表情放鬆,即使你獨坐一隅,旁人看起來也會感覺你就是聚會的一部份。


你是如此的從容,以至於就算你是沈默的,也不會有人感到怪異,這時候你可以選擇:

  • 主動和人聊天
  • 加入旁人正在暢談的話題
  • 做自己的事等別人來認識你


此時不論你選哪一種,你都是對的,端看你參加這場聚會的目的是什麽。


若是商務聚會,你想要盡可能認識有機會合作的人,那找朋友為你引薦,或是主動向人遞名片都行。


若是音樂、派對類的聚會,你大可以好好享受當下的氣氛,你的目的正是來放鬆的不是嗎?


心理建設穩定後,只要你的態度彬彬有禮,聊天的技巧到位,那說話的氛圍自然會很融洽。


至於你在別人眼裡是不是有自信的?


請看回第 1 點,你知道自己是有自信的,那就夠了,別人怎麽看待你,就不需要為他煩惱了,那是他的人生課題。


而或許此刻他比你更擔心,也正想著一樣的問題呢。


(課程資訊:自信力課程│量身打造你的自信,活出更好的自己

如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「分享」到 FB、「追蹤」粉絲團、「訂閱」最新文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溝通力實戰班:內向者也能輕鬆學習的聊天方法 【溝通力實戰班】打造專屬說話魅力 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