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新年新計畫」的五大迷思,從目標設定思考你是否能成功

目錄

關於「新年新計畫」的五大迷思,從目標設定反觀你為何無法成功

每逢新年將至,各種社群平台就會成為一個大型許願池,每個人都在告訴你他打算如何做新年計畫設定哪些目標,或是今年他打算在他的夢想清單中加入些什麼,很多人在氣氛的感染下,往往也會不由自主的感到熱血,期許自己新的一年也要努力向前,然後開始撰寫一份精美的新年計畫

 然而你是否想過,這些每年都在寫計畫、設目標的人,他們有多少人真的實現了承諾,又有多少人半途而廢,甚至他每年的目標都一樣,但從來沒有完成過呢?

本文我將為你說明,關於新年計畫的幾個主要迷思:

1、為什麼把大目標拆成小目標不一定有用?

2、怎樣的目標才算是具體?有數字就行嗎?

3、為什麼你該少看成功人士的計畫表?

4、如果大家的夢想清單都長得一樣,那你的夢想是什麼?

5、跨出舒適圈真的很重要嗎?不跨出去難道就不算成功?

希望能幫助你在設定目標的時候,不會掉入思考誤區,而是能真正過上你想要的生活。

讓我們一起聊聊囉~


一、為何將大目標拆成小目標不一定有用

很多人在設定目標時,常會無法分清楚他們「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」。

以收入為例,你追求的是銀行帳戶裡好看的「數字」,還是說,你想要的是更富足的生活、讓家人有溫暖的居所,讓你所愛的人更有保障呢?

以體重為例,你追求的是體重計上的「數字」,還是說,你想要的是看起來很有線條的身形、充沛的體力、健康的身體呢?

沒有意外,你會給的答案一定是後者,對吧?

但很多人在設定目標時,卻會過度把注意力放在數字的本身,他們先設給自己設了一個時間,再為時間加上一個數字,比如說:

「我希望自己在1年內能減10公斤。」

「我希望自己在3年內年收100萬。」

也因為如此,他們並沒有去意識到,除了達成這個「數字」以外,其實還存在著更多有彈性的方法,能達到同樣的目標

我這麼說,並不是要否定數字的重要性,數字本身作為一種衡量的指標,它有著相對客觀的參考價值,可以讓你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。

好比說,這個6個月內,你成功瘦了5公斤,那你藉此你可以知道,過去6個裡月你是使用了正確的方法,來達到你的理想體重。

也有可能是,過去的2年內,老闆看到了你的好表現,於是為你調整了薪水,現在你的年收已有90萬,距離100萬只差一步之遙。

但我想,真正的問題就出在這裡了。

你是如何「瘦下那5公斤」,又是如何「提升收入到90萬的」呢?

身材上的轉變,一定是來自你有認真的運動、控制飲食,而薪水的提升,是來自於你專業能力的提升,或是你能正確的領導團隊,為公司盡到實質的貢獻。

那既然如此,你在設定目標時,所要設定的就不是數字了,對吧?

因為你明白,數字只是一種衡量的標準,換句話說,數字是為了「目標」的本身而服務的

也因此,什麼樣的人把「大目標拆成小目標」會沒用?

是的,就是那些只著眼在數字,但沒有把心力放在目標身上的人。

所以你應該也無數次的看到過,為什麼兩個人能力相仿、境遇相近的人,當他們有了「今年要瘦10公斤」,或是「3年內要年收100萬」的想法時,其中一個人會成功,但另一個人卻會失敗?

我以為那個關鍵的差別就在於,這個人是否清楚明白「數字只是呈現最終結果的指標」,但那並不是目標的本身。

那什麼又是目標的本身呢?

所謂的目標,指的其實是一個畫面,一個對美好未來的想像,它可以讓你產生動力、充滿渴望,盡而生「無論如何都要實現它」的衝動,這才目標本身所代表的意義

小結:數字為目標而服務,而好的目標要讓你能產生熱情與動力

二、你以為你的目標很具體,但其實並沒有

某次,有學生拿他的新年計畫來問我:「請問P大,我在新的一年裡希望自己可以看完60本書,這樣的規劃是正確的嗎?夠不夠具體?能否給我一點指點。」

我說:「這個數字不算太難,一個禮拜一本就夠了,不過我很好奇,為什麼是60本,不是20本也不是100本,再來,你看書的目的是為了什啊?」

他說:「因為以我看書的速度來說,一個禮拜一本差不多就是極限了,再來會想這麼做,是因為覺得自己知識量不夠,所以想藉由看書來提升自己,希望能學習到各領域的東西。」

聽他這麼說,我察覺到事情似乎不太對勁,我說:「這樣子啊,那如果你今年只看了10本書,對你的人生會有什麼影響嗎?你原本設定是60本,但若少看了50本,會不會讓你失落,感到懊悔,痛苦,難受?」

他想了一會後說:「其實也還好,但我設定60本就是想作為一種自我要求,希望自己可以盡力去完成。」

我說:「那我想你應該是很難達成這個目標了,因為我看不到背後驅策你前進的動力是什麼?」

他說:「什麼意思呢?」

我見他還是不懂,於是花了一點時間向他說明,什麼是目標,數字的意義是什麼,以及為什麼我認為他會缺少動力。

看書可以作為一個興趣,一個消遣,也可以作為一個方法,但它並不是一個目標,不論你閱讀的數量是多是少都是一樣的。

以興趣為例,你對讀書本身就感到愉悅了,那自然不需要去設定數字;以消遣為例,那更是沒有必要,消遣的意義是讓你感到放鬆、充電用的;方法則代表了,你想要得到某個「結果」,而閱讀只是用以實現那個結果的其中一條路

那順著這個邏輯,你應該已經猜到,我會給他什麼建議了吧?

沒錯,我建議他得去問問自己「想解決什麼問題」、「獲得怎樣的經驗」、「到達怎樣的一種未來」,然後透過這些自省去創造出一個「目標」,這樣看書對他而言才會是有動力的。

這個目標可以是:

1、成為聊天時能侃侃而談的人(較模糊的目標)

2、不僅要能聊天,還要能為對方解開心結,給人溫暖(較明確的目標)

3、要給人溫暖,為對方解惑,還能帶給他人力量,成為對方的支柱(更為明確的目標)

目標的設定可大可小,越大的目標方向越廣,在博覽群書時會比較不容易施力,但好處是可以先快速了解相關知識,而較小的目標方向明確,那麼可以針對特殊的技藝一門深入,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。

而我不知道你是否發現,當你越清楚自己要什麼,目標就會自然設得越具體,那當你想起這件事的同時,內在自然會湧出源源不絕的力量,驅使你去看完這60本書。

至此,看書對你而言已經不是一個「為了計劃而計畫」的自我要求,反而它對你的意義而言是更崇高的—我藉由完成這件事,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,成為我想成為的人

小結:目標不是有數字就具體,具體還需要連結「為何你想這麼做」的初衷。

三、直接把成功人士的計畫拿來套用

拜發達的網路所賜,我們現在不必親自出門,透過網路也可以知道哪個成功人士、董事長、CEO做了什麼規劃,他們如何展望未來,如何實踐它。

然而,你有沒有想過–直接把成功人士的標準套在自己身上,真的能夠起作用嗎

不說太複雜的東西,我們就講「作息」吧!

近年來,有越來越多人在提倡「晨型人」的生活模式,他們倡導著只要你能早上5點起床,那麼你可以利用清晨最安靜的時段來思考事情、工作、冥想,然後因為早起,你可以精神抖擻的去上班,效率也會比平常更好。

但是,你真的瞭解晨型人計畫嗎?你確定這100%適用於你?

Mr.P曾有個同事,對成為晨型人就抱有十足的熱忱,認真實行了這個計畫兩周,你猜猜看,最後他有沒有因此更高效,更開心了?

答案是不盡然,在某些比較清閒的日子裡,他確實因為早起而多了2小時,早上來上班時精神也不錯,但更多的時候,他教完小孩功課,做完家務事已經是11點鐘了,而他不是一個只睡6小時就能睡飽的人,因此早起反而讓他渾渾噩噩的,往往要到下午才回復能量,也有些時候他早上神采奕奕,但因為太早起,到了下午就開始在會議上恍神、打瞌睡。

早起是如此,其他包含行事曆的安排、時間的管理、個人成長的規劃也是一樣的,我認為,你完全沒有必要把成功人士的標準套在自己身上

試想看看,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,以打籃球為興趣,那麼直接套用NBA球星的訓練,你是會得到爆發性的進步,還是承受不了如此密集的訓練量而崩潰呢?

不用我說,你也知道答案是後者對吧?

那成功人士的範本對我們就無用了嗎?我想也不是的,我以為你更應該關注的,是他們在還是一個普通人時,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,那中間的歷程才是真正滿載寶藏的部分,值得你細細去品味和探究。

小結:不必盲從成功者的計畫,選擇適合自己的,才能確實幫助你成長

四、徒具形式的夢想清單

我已經不只一次聽到有人說:

「我的夢想是去看極光。」

「我的夢想是去南極看企鵝。」

「我的夢想是去體驗自由落體。」

「我的夢想是環遊世界。」

或許是受到電影戲劇的影響吧,曾幾何時開始,我們撰寫夢想清單的目的不再是為了「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」,也不是透過累積小事情來「實現人生的意義」。

取而代之的是,人們開始追逐一些很淺薄,偏向於享樂的虛幻事物,而當你好奇的去問他們,這樣做對你而言的意義是什麼,他們會生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,來給自己的夢想添加上合理性。

例如:

「看極光是為了見證世界的美好。」

「自由落體是為了挑戰自己,代表我克服了不敢做的事。」

「環遊世界是為了增廣見聞,旅行就是人生的意義啊。」

我不否認,世界上真的存在某些人,他們的夢想非得要透過這些事情來實現,比如說我知道有對夫妻,他們打算秉棄傳統教育方式,不把小孩送到幼兒園,而是透過環遊世界,深度旅行的方式,讓孩子從小就能接觸不同的文化,和各形各色的人相處,以此培養他獨立健全的人格。

也有些人是真的發自內心熱愛極限運動,他不僅致力於推廣這項運動,同時也成為了專職的教練,將這項興趣的美好傳播出去。

換句話說,他們的夢想清單可能看起來但別人一樣,但背後支撐他的是使命感,是無盡的熱情,他知道實現這件事情後,他的人生拼圖又補上了一塊,使他的生命更加完整了。

但顯然,這些人只佔了少數中的少數,絕大部分的人所追求的,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夢想,所以他們的夢想清單大多是拷貝自別人,而不是自己沉澱後思考出來的。

那我們要如何去分辨這個區別呢?

我認為,你可以問自己一個關鍵問題:

【完成這件事以後,我會感覺到充實,還是感覺到空虛?】

一個真正的夢想,背後蘊藏的是你這個人認為「真正有意義的事物」,所以夢想是永無止盡的。所以當你今年完成了自由落體,你不會有一種「我辦到了,所以我不玩了」的想法,你不會的。

相反的,你內心的這把火焰仍會持續燃燒,而且燒得更旺更猛烈,就算有一天你因為年紀、體力的限制,讓你無法繼續下去了,你也會換一種方式來傾注你的熱情,也許是改任職導遊,改當技術指導教練,或是出書、拍影片來告訴眾人冒險的美好。

然而很多人在實現夢想後,他就停滯了,與之而來的是一種狂歡派對後的空虛,還有不知道還能做甚麼的迷茫,以Mr.P親眼看過的人來說,這種現象最容易發生在「在意別人眼光的人」身上,因為這些人所追求的本來就是別人欣羨的目光,所以他們汲汲營營的目的,只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,而當有一天他真的得到眾人的掌聲了,在那一剎那他才會醒覺,這一切是多麼沒有意義

看到這裡,你應該明白,錯誤的夢想清單為何了吧?

是的,錯誤的清單就是只空有表現光鮮,但不具備深刻意義的那些事情。

但請注意,我不是要告訴你,你的夢想清單不能跟別人一樣    ,事實上,參考別人的清單是一種讓你能快速反觀自己的方法,以我的夢想清單為例,我的其中一條夢想是:

【撰寫一本關於感情的書,教導大家如何用不追的方式戀愛】

這時你可以思考,為何這件事對Mr.P這麼重要?透過完成這件事,他實現了什麼意義?

而如果你碰巧遇到我,我就會回答你:

「因為我在感情路上走過太多冤枉路了,我當過好人,也當過獵人,曾經付出真心被傷害,差點不再相信愛情,最後卻意外覺悟了戀愛的真相,因此我不想要再讓任何人有和我一樣的遭遇,如果能用正確的心態,佐以合適的方法去戀愛,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的愛情。這件事是我的自我實現,但也同時包含了我對生命的熱愛,在幫助這些人的同時,我也幫助了過去的自己。」

在你聽完我的答案後,如果你也有相同的際遇或激情,你十分認同我的初衷,那你就可以把這樣價值也列入你的夢想清單裡,然後用你認為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實現它(比如開導你身邊的朋友,或是教導自己的小孩正確的愛情觀)。

小結:不要拷貝他人的夢想清單,你得設計出屬於你自己的,而清單上的事物,需要連結你重視的「價值」,夢想才具備了實現的意義。

五、執著於跨出舒適圈,但從沒搞懂跨出的意義

這幾年來,跨出舒適圈的本質已經漸漸扭曲了,原本它是一個很好的概念,但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口號,用以象徵自己很努力,而最後它成了一個用來質疑別人不上進的工具。

某人想要你拿錢投資他的項目,他會告訴你:「你要跨出舒適圈啊,不然怎麼變有錢人。」

某業務想要你報名補習班課程(或任何技能),也會跟你說:「你要跨出舒適圈,不然怎麼提升競爭力。」
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,在聽了這些話以後真的覺得:「對啊!他說的好有道理,我的確太安逸了,我要跨出舒適圈,做我不敢做,想我不敢想的事情。」

還是他們可以進一步去思考:「這對我來說有意義嗎?」

讓我們假設一個情境,如果你是一個現職公務員,家庭和樂經濟穩定,那投資和補習(學習新的專業)技能對你來說,必要性有多少呢?

如果公務員的情境你無法代入,那在思考一下,假設你是「麥當勞」,而你的朋友大力建議你要增加新的餐點「御飯糰」,說可以大幅提升你的利潤,你應該要「跨出舒適圈」去做這件事嗎?

如果你正在某間私人企業上班,公司給的薪水優渥,待遇是同業最佳的,但你的上司怕你功高震主,常會有意無意地針對你,那請問你要待下去證明自己,還是離職另謀他路,哪一個選項才算是「跨出舒適圈」?

那說到底,到底什麼是跨出舒適圈,什麼又不是跨出舒適圈?

傳統上,我們會以為「比較難的選項」是跨出去,「比較容易的選項」是留在圈內,那如果每個選項都很難呢?

哈,我知道這一連串的提問轟炸下,有些人的腦袋可能已經打結了,但這正是我的目的,我想告訴你的是–你根本不必去在意跨出舒適圈的問題

你真正應該在意的是,你是誰?你想成為怎樣的人?想往哪裡走?為此你應該設定什麼目標?如何用數字輔助自己?

當你能夠把這些東西搞清楚了,你自然會知道,你該做什麼,你又不該做什們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你為了某項價值,於是有創業的想法,而且還想做跨國貿易,那學習基本的外語,可能就是你旅程中必經的關卡。

反之,如果你已經有一份穩定的收入,你有按部就班的提升自己,你完全不覺得需要去學習不相干的技能,那照你自己的路,不就很棒了嗎?

再舉個例子,假設你單身許久,目標是想找尋你的靈魂伴侶,那麼多認識人,學習溝通,培養社交技能,掌握戀愛的應退進退,就是你在旅行中會看到的風景。

那你需要把這些「你從沒嘗試過的事情」定義為「我跨出舒適圈」了嗎?

我認為是完全沒有必要的。

試想看看,如果你認為自己跨出去了,那麼你是不是形同不斷的去暗示自己–我不在舒適圈內了,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,都會讓我很不舒適。

一旦你這麼想了,那我幾乎可預見,你的旅程鐵定不會太開心的,因為你先入為主的把這些事都當成了阻力。

相反的,如果你在設定目標的同時告訴自己–這就是一趟旅行,我可以學到經驗,認識不同的人,讓自己的生命更加飽滿。

那你在做這件事的當下,本身就會是開心的,而我以為,這才是一個面對人生應該有的態度,不是嗎?

小結:把舒適圈忘了吧,做你想做的事情本身就是開心的,何來跨出去的說法。

結語

1、大目標可以拆成小目標,但前提是你明白目標與數字之間的關係

2、目標是「對美好未來的想像」,通常伴隨強烈的情緒和感覺

3、數字則是輔助指標,幫助你檢視自己是否走在實現的道路上

4、空有數字的目標無法稱為具體,具體還需連結「為何而做的初衷」

5、成功人士的計畫別照單全收,汲取他們如何成功的經驗,才是對你最有幫助的精華

6、真正的夢想清單不會只是環遊世界、跳傘、坐私人飛機,等等完成後會讓你空虛的事

7、夢想背後代表的是「價值」,這份價值的火焰只會越燒越旺,而且永不止息

8、跨出舒適圈可是一個口號,一個證明,一個用以質疑他人的工具

9、但你也可以把它扔在一旁,因為跨出與否,其實不是那麼重要

10、真正重要的是,你是誰,想去哪,想成為怎樣的人,實現怎樣的目標

11、與其告訴自己要跨出舒適圈才能實現目標,不如把實現的過程當成旅途中美麗的風景,你的人生會更廣闊和開心

P.S.如果要細說新年計畫、設定目標還有哪些迷思,可能需要寫一本書才能說清,而以上的這五點,是我在這些年的教學中看到,一般人容易遇到的問題,因此本文不談艱深的理論,但求能從實際的案例為你分析,怎樣才不會陷入迷思。

而如果你是求知若渴,想更進一步尋求「具體的方法」來改變自己的朋友,也歡迎你參加人生藍圖課程,此課程每年僅開設一梯,我會教你如何發現自己的天賦,燃起對人生的熱情,實現你嚮往的美好未來。



延伸閱讀:


課程資訊:


相關文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關於我

Hi,我是自信教練 Mr.P,專職教授自信,擅長以生活切入心靈,從愛情刻畫哲理,由溝通洞悉人性,致力於為想改變的人打造嶄新的生命。了解更多 →

訂閱

想看更多精采內容?

訂閱Mr.P的精選好文

    每週定時收到Mr.P於戀愛/自信/溝通等主題的私人建議,為你解答人生中的大小困惑。

    文章分類

    分類

    今日最熱門

    近期留言

    標籤雲

    Ta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