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r.P 自信教練

用自信的勇氣,成就精彩的人生。

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

用好問題幫助自己更進步、突破



從事教練工作以來,每天打開收件匣都是滿滿的問題,有些是人生哲理類的,例如:情侶的意義是什麼、如何降低得失心、如何消除緊張,也有些是堪比小說的個人故事,希望我能給出方向。

就溝通力的角度來看,「提問」本身就決定了答案的方向,所以我通常不會每題都答,有些人我會建議你去爬舊文,有些我則跳過,有些很熟但問了低素質問題的人則會被我反問。

我的初衷很簡單,就是希望你得到我的回答後,能改變行為、改變你的生活方式,真正對你的人生起到改善的作用。

我不願看到的則是,你在得到「答案」後,把它當成寶典、乾貨供著,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。

實踐才是進步的根本,在任何領域都相同。

所以若要分辨什麼是好問題,什麼是壞問題,基本的思考原則就是,看看答案能否延伸出作法,還是只停留在高空無法落地生根。

以下是我整理後的好壞問題參照表,想發問的人可以先以此為參照。

--

【好問題的特徵】
  • 有完整的情境、情勢、利害關係
  • 提問者已分析過,並有自己的思考方向,希望我為他進一步分析
  • 通常是現實生活遇到的
  • 有防患於未然的作用
  • 能兼顧整個系統的平衡,而不是二分法的窄化思考
  • 答案很容易以此延伸出方法、工具、步驟
  • 能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
  • 現實主義者

【壞問題的特徵】
  • 沒有情境,沒有人物特徵、描述空洞
  • 提問者想都沒想過,只是為問而問
  • 不想做決定,只想我幫他決定,要我為他的人生負責
  • 跟內容農場的標題有87%相似
  • Google就能馬上解決的
  • 基於幻想而問,不是提問者真實遇到
  • 只是好奇、好玩問問,並非真的想解決特定問題
  • 涉及八卦、名人私生活的評價
  • 太過空泛,不接地氣,答案也很空泛
  • 理想主義者

大概是這樣,有想到我會再補充,當然有些問題像是:

等等的Big issue,由於其中涉及了「心法」以及「價值觀」、「心態」的建構,所以我會特別整理後以專文討,但除此以外的問題,比方說有人問過:

.我同時能跟幾個異性交往?
.你覺得Kobe的為人如何?怎麼評價他?
.請問心理學跟哲學有什麼不同?

這種問題我通常會要你再問一次,或是我會反問你:

「問這個問題,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呢?」

如果你能給我一個好的答案,或是問出一個有水準的問題,我依然會不吝解答的。

如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「分享」到 FB、「追蹤」粉絲團、「訂閱」最新文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溝通力實戰班:內向者也能輕鬆學習的聊天方法 溝通力:拉近關係的說話之道 課程資訊